史书有记:
“大燕天启五十九年十一月二十,子夜,炎帝薨,十七皇子寅礼克承大统,年仅两岁,托孤东宫,自此,胤荣太后权倾大燕,摄政天下。当夜,振国大将军叛乱,十万玄甲军全军覆没,百年世族姬国公府一夜没落。
大燕天启五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,天家十七子常山王克成大统,登基为帝,御封清帝。闻氏胤荣太后免摄政大臣,垂帘听政,改国号天襄,举国同庆,大赦天下。
胤荣太后摄政,帝封常湘王为仁广亲王,承以一品世袭,诰命天下为万户王,封城三座,良田玉帛万数。
胤荣太后声称镇国将军之子姬秋白大义灭亲护驾有功,特以世袭姬国公爵位,亲封一品定侯,领军十万。”
不过一日,大燕朝堂颠覆,闻氏胤荣太后掌权,新帝登基,闻氏胤荣太后垂帘,免赋三年,举国同庆,然,大殿之上,众官不服,先帝屍骨未寒,新帝登基有违孝义,百官长跪以示,声称罢黜摄政后妃,胤荣太后只道‘随意随意’,百官跪於金銮大殿整整一日,滴水未进,然,闻氏胤荣太后在先帝灵堂之上,大快朵颐。
市井哀呼:佞后当道,横祸四楚。
可不是横祸四楚呢,不信?瞧瞧……
天襄五十九年,新帝初登大宝,闻氏胤荣太后摄政,登基次日,燕宫翻覆:
辰时,大司马检举太傅贪污,当日太傅告老还乡。
巳时,中枢令上奏大司马贿赂,大司马辞官闭世。
午时,中枢令摔马,亡。
未时,天家七子常蒲王试图谋害幼帝,关大理寺。
申时,太师之独子遭匪徒拦截,杀之,太师悲痛欲绝,中风瘫痪。
酉时,天家四子常景王请命剿匪,殁。
戌时,天家十五子高热不退,心智烧损,时年十一。
一日之间,大燕皇室、氏族连遭不幸,闻似不幸,天灾人祸,各种迂回各有言论,只是,巧得紧,这死的伤的残的走的,都是当日登基大殿之上扬言伐佞后的人。
素来,铲除已己的法子有很多,借刀杀人不见血——为上策。
常湘王闻之,只道:今日她倒精神不错。
确实,这日闻柒昏睡的时辰少了些,大抵是白二神医的功劳,也或许唯恐天下不乱,她精神自然足。
(本章完)